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社会实践] 谈谈社会实践(17年社会实践培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10 09:5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一位小会员找我,希望我能写关于社会实践的帖子,我挺害怕的,因为我感觉我一直停留在一年前的自己,没有办法给大家带来新的东西。现在让我说,让我写,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很空洞,很没有意思。我翻到了去年我们社会实践培训的稿子,稍加整理,就贴出来了。当时的我非常用心写这篇稿子,希望现在还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楼——什么是社会实践
  三楼——为什么我们要做社会实践
  四楼——做社会实践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五楼——车协的社会实践
  六楼——社会实践形式
  七楼——总结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106 收起 理由
王哲1999 + 6 赞一个!
少鸿Y李宏达 + 10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09:5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雨鸿 于 2018-2-10 10:13 编辑

什么是社会实践?
      
       比起社会实践,大家可能对“实践”这个词比较熟悉。比如,实践部办拉练,修车培训,爬坡赛。但社会实践不是指这些。我们要区别实践和社会实践。在我的理解中,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社会”这一背景,虽然两者都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这一含义,但社会实践要求我们在社会中完成这一过程。比如说,在车协修车不能算社会实践,因为你修的还是同学的车,和同学接触,但在路摊上修车就是社会实践了,因为你接触的是社会中的人了。
       因而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我们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为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似乎一直是扮演学生这一角色,我们的视野、想法、关心的事大多都被局限在校园学习这回事上。但是现在的我们都已经进入大学了,难道还不应该拓宽视线,了解社会吗?社会实践便是提供给我们这一机会,让我们走出校园,和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人相接触,打交道。
       说完了社会,说说实践,实践中运用于生活的理论知识不局限于我们课堂上学到的,更多的是头脑中的一种意识、想法。比如我看了关于一个少数民族的书,我觉得很有意思,但实际情况,例如民俗传统是不是就是书上说的那样呢?我们就可以去实际地点去求证,到那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和少数民族的人直接交流,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还可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就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一次社会实践,可以说这做到了知行合一。再或者,我在校园看到水龙头漏水,我就想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此展开关于水龙头漏水问题的调查,是什么原因导致水龙头漏水?是水龙头质量不好,还是同学使用不当?当学生看到水龙头漏水时,应该怎么做?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吧?可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是置之不顾的,那是不是还可以在学校面向全校师生提倡这种行为呢?如果通过这样一个社会实践解决或缓解了一个当下的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09:5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雨鸿 于 2018-2-10 10:13 编辑

为什么我们要做社会实践?
      
       首先这里的我们,指大学生这个身份。
       我们就要进入社会,在进入社会之前,是否应先接触,认识它?可能你会说一次社会实践并不能带给你对真实社会多少了解,但通过思考,体会,它势必会带给你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可能是你之前甚至以后都很难再得到的。比如16年远征社会实践:调查保护区运营现状,对于大多数队员来说之前从未接触过,以后的生涯也与此无关。可是做完社会实践后的我们再次面对保护区的消息时,是不是会有一点点触动,比起其他人有更深一层的感情。如果对很多事物,你都亲力亲为了,即使他们与你的生活正轨没什么关系,但是你的思想会丰盈、丰富起来,不再只有眼前所看到的。再比如说,15年的远征社会实践是关于贵州屯堡文化现状的调查,当时队伍是分成十组,从当地民俗、经济结构、宗教信仰、服饰很多角度来考察的,然后你就会学习到原来了解一种文化可以分成这么多维度,下回你面对其他文化时,也会比其他人更有意识更有条理地这样思考分类。
       另外,作为大学生,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社会帮助,相对与其他群体,我们有更好的机会接触到优势的资源。比如,较为完善的奖助贷系统与比较好的教育科研资源。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做些什么,来担当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什么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个东西很抽象,很难定义,但是这里举的每一个例子都体现着这种责任感。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09:5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雨鸿 于 2018-2-10 10:13 编辑

社会实践到底有什么作用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我们做实践的人本身,另一方面是对于社会。有人会怀疑我们做次社会实践真的能对社会有作用?我想说,得看你怎么做了。唐仲英爱心协会帮助济南周边的商河县改善当地发展,他们通过长期的支援服务,在教育上为当地孩子提供帮助;为当地农民找对口商家,改善他们的经济,他们还与当地政府长期合作,全面地帮助该地区的发展。还有,宇哥徒步搭车去尼泊尔,正值当地地震过后,她走访了很多村庄,看到有些村庄十分贫穷,甚至当地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穿,她就在网上发起募捐,收集到数万元,后来马拉松协会继续她的活动,为那个村庄募集衣服。我想这些就是改变。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0:0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雨鸿 于 2018-2-10 10:16 编辑

车协的社会实践

       为什么车协人要做社会实践?这个疑问是我们常常提出的?无论是现在的我们还是前辈,一直都在思考。前辈选择了将车协定义为实践性社团而非运动型社团。这样的定义不是说我们偏离了骑车,而是将骑车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是学生,我们渴望也应该在学校得到成长,为社会做点事。如果我们能在享受自行车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用心去做好社会实践,那这项运动的意义是不是就不局限于我们自己了,是不是还辐射到这个社会。既然车子给予我们更多走与看的机会,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把握。做好社会实践不但能够为自己和社会带来益处,同时也能让协会更具有责任感。        
      下面是摘自两位前辈的帖子
        辛桐《关于社会实践的讨论》http://139.199.12.1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06
       最真诚的社会理想。这个词说的很大。如果放在口头上会非常形式非常矫情。每年远征前,大家都讨论远征观,问远征对自己的意义,对协会的意义。虽然我们远征选择简朴的风格,但这么一段路下来,所花的也并不少,如果只是用这笔钱这段时间,买一段年少轻狂固然美妙,但如果它能有更多的内涵,为什么不赋予呢?而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的远征对别人的意义呢?
能加入一个协会并且留下来的人,是有共性的。我们也会逐渐发现“志同道合”四个字的难得,以后要再遇到这样一个可以共同为某件事情付出的团体并不容易。虽然我们的活动是以自行车为主要载体的,但是不应该受到自行车的限制,而应该是以车协人为主的。“行万里路,读社会书”, 我们骑车走过了路,也见过了许多人和他们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课本。        评价社会实践好不好可以有两个标准:一是对我们自己来说,并不仅仅需要见过,还需要了解,还需要被触动。二呢,就是于他人有好处。以往社会实践大家不是特别起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问卷什么的,大家看不到它的作用,它本身也很形式。调查得到的结果可能实践性不高,即使和调查对象反馈,很难有什么效果。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一点应该在策划之前就一定要明确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这个意义要真的有价值,比如调查某个地区居民的对自行车的看法,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它的目的可以是提高大家对自行车这种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而调查方式不过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兰海东 《车协实践理想》
    所谓“车协实践理想”,须从理想开始谈起。我认为理想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个人理想”,在协会之中可以视为远行的理想。另一种是“社会理想”,也就是协会里一直在探讨的“社会实践”的事情。那么车协实践理想,首先协会要对会员的个人理想负责,而每一个人也要为协会的“社会理想”去负责。“社会理想”这个词很大,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空谈社会理想显得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一个力量大的多的协会来讲,社会理想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因为我相信,真正的社会进步,不是发生在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里,而是发生在一个个乡村城镇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里。所以车协的社会实践,一定是“小事情的大理想”,我们的理想当从整个社会着眼,我们做的事情当从社会底层做起,我们实践的目的是要做一些真正长远的、有意义的事情。而由于我们是自行车协会,属于运动范畴的,在实践上反倒有完全的自由,可以抛开一切外界的压力与束缚,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在主题上“牛头不对马嘴”的社团,做社会实践反而有意外的优势:我们可以做那些不怎么好看,但是有意义的事情。
        协会的社会理想需要每位会员的支持,如果协会运用其资源满足了大家远行的个人理想,那么协会的社会理想也理所应当地得到每个人的支持,哪怕,这个理想的实践过程会让你有所失去。

    “不好看也不好玩的实践”
    实践若是做的好玩而且好看,那多半会肤浅。我们做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回馈社会,或者可以的话,推动社会发展。这就要触摸社会的伤疤,要看到我们本不想看到的事情,并且绞尽脑汁去帮助别人解决这些事情。有时候这些事情实在是让人感到无力彷徨或者痛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去做。我们不做,并不意味着别人会做。而且我们做的事情也许当时看不出效果来,以后或许会出现蝴蝶效应也未可知。我不喜欢协会变得很娱乐。娱乐无罪,但是娱乐的氛围和为了娱乐目的的出行,做不了社会实践

    “对外到对内——实践多一点”
    我的一个愿望就是协会的社会实践能融入日常活动之中。如果我们的骑行不是观光,我们能更多的在一些地图上都难以看到的村庄停留,我们关注点不再是彼此之间而是社会,那么协会就在做一件很大的社会实践——锻炼每个参与拉练的人的社会能力。不再是通过职务锻炼,这个拉练都是一场社会观察,那该多棒。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协会进入社会,而这时,这种在协会里的经历会展现出它的作用。我想,这也是当初协会希望做实践型社团的原因吧。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从策划到实行,总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但是不论如何,只要车协常在,这一步,总要走出去的。

    “My bike, my faith, my life”
    曾有关于社会实践和单车关系的争论,而我的结论是:用单车的精神与信念去做社会实践。操作层面上来讲,单车和社会实践毫无关系。但是精神层面上来讲,我们因单车走到一起,我们有共同的信念和爱好这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团队,不仅仅在克服山高水远艰难险阻上,更在于社会实践的信念、能力。前面说过,既然协会支持了会员远行的个人理想,那么会员理所应当地,也应该支持协会的社会理想。我们的确做不了很大的事情,但是社会理想也不总是很大的事情,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我坚信,在这个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里,车协自有其独特作用。这种作用,来自协会真诚的社会理想。不论认同与否,我希望每一个在协会里圆过远行梦的人都去支持它。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0:0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雨鸿 于 2018-2-10 10:19 编辑

社会实践形式:专业型、公益型、调研型
      
      专业型社会实践:是和本专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实践,比如,学生物的学生调查转基因食品安全及公众认识。专业型社会实践不太适合车协,因为车协人来自不同学院,很难在学术上找到共同点,但是我们的共同点是自行车,所以和自行车相关的算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公益型社会实践:以体现公益理念为主,一类是比较上手的公益宣传,比如我们的公益骑行:但在做的过程中很容易表面化,发传单,拉横幅,说口号,但往往宣传者自己对宣传内容可能认识也不够,那真的就没什么意义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还有一类是公益行动,像支教、募集:在这一类社会实践中,参与者直接参与、体验到活动中来,所以一般感受会很强烈,理想的状态下,活动双方都会有积极影响,这个后面会有相应的例子。
       调研型社会实践:其实也有个专业程度在里面,这个专业指调查方法、思路、前期准备。通常来说,专业程度越高,成果价值越大,比如说问卷的设计,数据的统计分析。其实大学生的水平很难做到专业,但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角度,方法来体现意义。这几年车协远征的社会实践是这一类型,比如14年调查黄南南藏族游牧民族和定居居民生活适应性,15年调查旅游经济对安顺屯堡文化影响,16年调查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的运营现状。这种对一个特定地点展开调研还是很符合我们骑行者游观天下的风格。当然,这不应该成为一种局限。
       下面是车协和北大车协公益性社会实践和调研型社会实践的例子。

     公益性社会实践:2010—2011 山大车协远征社会实践——南华支教
       2010和2011年的远征社会实践是在云南省楚雄市南华县展开支教,这是车协唯二的两次正式的支教,因为很多协会学院都已经有支教团队,我们在支教的专业程度、时间可能都比不少其他组织。但这两次社会实践对当时的车协是带来很大影响的。
       他们选择做这次支教,希望能达到两个效果:一是要真的去实践车协的实践性,发挥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二是希望能够实实在在的给山区的孩子带去一些知识和希望。
       在前期准备中,所有成员思考这次支教的意义,自己到底能为那些孩子带去什么?毕竟生活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在接触过程中,自己的主观想法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我在那年的远征板块里找到了他们思考的记录,还包括相关的参考文章,比如柴静写的关于卢安克的支教故事与想法。另外,他们还制订了时间表,设置了课程,每个课程有负责人,出发前就准备好。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这次支教是极其认真的。(2011远征社会实践策划与培训http://139.199.12.18/forum.php?m ... 5935&extra=page%3D2
       影响:在论坛、会刊上都能找到这两年远征队员写的文章。不得不说,这是我看到过社会实践中最真诚的文章,每一次看都很感动。我想,一定是那些成员对这次支教有足够强烈的感触,对那些孩子有足够强烈的爱与不舍,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甚至传给现在的我们。(可参见10年会刊)
       远征结束后,大部分队员依旧保持着与孩子通信,孩子会打电话给队员,写信给队员,希望可以继续保持友谊,可惜,后来慢慢的似乎通信就少了。
       在两年连续的支教后,有人提出希望车协能与新欣希望小学进行长期对口交流,援助。但后来一直搁置。

      调研型社会实践:北大车协对洪灾后的房山区的长期调研
       北大车协的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在2012年,北京遭遇60多年来最大暴雨,房山区北车营村是重灾区。在2012年年末,北大车协骑车到该村庄展开关于灾后百姓生活状况的调研,而后在2013年末,北大车协再次回访。他们从村委、安置房村民、村中村民分别了解情况。
       在访问和观察中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也引起了很多思考,比如政府的一些政策没落实到位,雨季村民到外面租房居住的补贴只发了一年,来就杳无音信;有些村民面对不理想的现状的态度,被动地等待政府统一安排;水灾过后一年,仍有10多户村民住在安置房里,环境差强人意,冬冷夏闷。如果你不去,你不去了解,你怎么能知道?
       这是参与成员的一段感悟。
    这次考察,我觉得还是挺有收获的。第一次近距离的去了解受灾人民的生活。以前对于这样的灾害的了解都来自于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到的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而这次是有真切的体会。师兄说做考察最忌带有主观偏见,然而考察过后,我所了解到的却无法不对我产生影响,带来自己的感知。这一次所见到的,让我对这样的灾害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由于没有切身经历过,又离受灾区十分遥远,以前我没想过去感受受灾人民的生活以及灾害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也难以想象。
    此前,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很少注意到社会中的其他人。当灾情出现,不过习惯性的捐款、祝愿,却很难有个立体的感知。知道他们生活上的不便;知道这场灾害对一户人家带来的真真切切的难以弥补的伤害;知道他们的想法……这些体验,是这次考察中我最大的收获。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0:11:45 | 只看该作者
总结
       现在,我常常听到有人说车协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越来越难留住人了。的确,现在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让大家享受运动的快乐,而且骑车旅行也不再那么稀罕,令人羡慕了。车协的发展需要新路子,的确宏达也带着大家在做很多尝试。我不太确定做社会实践是否可以扩大车协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倒不是社会实践本身的问题,而是车协愿不愿意花心思做好的社会实践。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2-10 18:50:42 | 只看该作者
      简单来说,社会实践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前协会社会实践仍是处在初级阶段,最大的困境就是我们执行团队在对于社会实践的认知上参差不齐,一直不喜欢把社会实践弄成过于功利的事,我喜欢的是大家发自内心地想去看一看这个社会的问题,去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好,去思考如何为这个世界减一块疮痍,添一份美好。而不仅仅是为了给学校交个差,或者是为了奔着荣誉而去。因为我们用心做了,确有成果,那些荣誉我们才拿的心安理得。借用琅琊榜中一句话“若是殿下做这些好事之前考虑的就是获得大家称赞,那是殿下的德行问题;若是殿下无意中做了这些好事却无人知道,那就是苏某这个谋士无用了。”
     社会责任感,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一个词,但真的是很珍贵却也很廉价的东西。是不是真正有心去做,确实是做好一个社会实践的关键。个人认知还很短浅,还是附上辛桐姐的帖子 关于社会实践的讨论 望各位看官看后积极发帖,求知解惑,畅所欲言。
     另外雨鸿的总结中提到协会影响力消退,复兴之路漫漫且长,有情之人、有志之士会为此上下而求索。社会实践对于协会算是锦上添花的事,而真正地要协会振作还是应做好雪中送炭之事。

点评

同意最后一句。别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社会实践  发表于 2018-2-10 18:59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2-27 15:50:46 | 只看该作者
顶~~假期即将结束(开心不开心{:3_192:}),拉练实践马上都就来了,入门升级一帖通。
用心做有成果,行有道达天下。。。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09:13:55 | 只看该作者
       前面说的更多说是对社会实践的理解,认识,或者说是情怀和感想。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例如如何准备社会实践等。另外这些内容毕竟只是我一个人准备的,不免带有些个人认识的局限。
       上面说的社会实践可能留给大家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场活动,一个融入社会的活动。但一场认真的社会实践是有学术性的本质的,是注重科学研究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怎么理解呢?学术性贯穿整个实践,体现在课题的选择、深入理解、活动的设计等等,方方面面。
       例如16年的社会实践“调查保护区运营现状”,我们设计的活动是周边居民的走访,访谈巡林员并体验其工作,与保护区管理局进行座谈会,和公益骑行。这每一个活动的安排绝不是心血来潮,凭空得来,说我们看看能凑出什么活动来。实际上是我们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彻底了解了这个课题,总结保护区经常会出现矛盾点是和周边居民的关系(利益冲突),保护区生态保护效果和保护区经济状况。由此安排的活动便是一一针对这些点而展开的,而具体的访谈对象和提纲更是有据可依。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一个社会实践,是应该让里面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有理有据,值得推敲斟酌,包括每个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但具有学术性本质的社会实践,我们依旧可以将它弄的很好玩。例如16年远征社会实践中安排的公益骑行,17年准备的和当地ofo一起办活动。其实安排这些活动是希望演变成一个高级的活动,从上而下有严谨的逻辑说这个社会实践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访谈对象是什么、提纲是什么,等等。但落实到具体时,有很多有趣的东西。这样举办的活动不仅好玩,还能有影响力,还能达到我们课题的某些实践目的。
       关于学术性这个概念,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与认同。如果一个社会实践是有学术性的本质的,那我想这个社会实践一定是站得住脚的。

本楼点评(0) 收起
回复 支持 6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QQ|小黑屋|手机版|北大车协|车协主站

GMT+8, 2024-12-12 20:39 , Processed in 0.143782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