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标题: 【2015远征社会实践成果】服饰组 [打印本页]
作者: 黄灏 时间: 2016-3-8 16:17
标题: 【2015远征社会实践成果】服饰组
本帖最后由 黄灏 于 2016-3-8 19:38 编辑
旅游经济对地域服饰文化的影响——以安顺云峰屯堡文化的发展为例
物质民俗文化部分:
服饰文化组
小组成员:李怡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14级本科
陈银香: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4级本科
张家瑞:山东大学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14级本科
老会员参与策划:李芳宇:山东大学软件学院13级本科;2015年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尼泊尔项目)
目录:1楼:小组小述&考察准备策划稿1稿及批注(批注者:黄灏)
2楼:考察准备策划稿2稿
3—5楼:小组考察报告
3楼:小组考察报告第一部分:安顺屯堡服饰概述
4楼:小组考察报告第二部分:安顺屯堡服饰现状
5楼:小组考察报告第三部分:对屯堡服饰的适应与创新的建议
6楼:
考察准备策划稿1稿及批注(批注者:黄灏)
[attach]28214[/attach]
[attach]28215[/attach]
批注总结:
整体不成体系。其实问题都想到了,还是蛮全面的。但是都是东一个西一个。
是不是能像我这样建一个体系:
旅游经济经济下服饰变迁:
一、日常百姓对传统服饰
1、他们穿着场合的变化,穿着的衣服的变化等等
2、他们对传统服饰的态度(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
二、商家对传统服饰
1、服饰商业的发展情况
2、对服饰制造业的影响,对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影响
3、老一辈人的看法
三、政府对传统服饰
旅游经济冲击下政府对传统服饰的保护政策和想法
这是我根据你们的问题,初略做出来的,也不全面。
可以这么做,
首先,建立一个体系。
然后,体系下的不同点有些用访谈、有些用街头的调查问卷、有些用拍摄等等。那么,访谈的提纲?调查问卷的结构?拍摄点?
其次,对传统服饰的认识也要在提前了解一些。知道服饰的特点、亮点等等。
作者: 黄灏 时间: 2016-3-8 16:21
本帖最后由 黄灏 于 2016-3-8 16:25 编辑
考察准备策划稿2稿
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旅游业冲击下的屯堡民族服饰,所以首先我们要向那些完全不了解屯堡文化的人介绍屯堡文化中的民族服饰,然后再突出旅游业发展起来后的变化。
【前期准备资料】
【概况】旅游经济冲击下的服饰的变迁 一、百姓的态度
1.随着场合的变化,着装的不同
⑴以观察为主,观察当地居民在平时生活中,干活时,从事旅游工作时的着装。可以适当地有选择的拍摄一些照片。
⑵游览当地具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卖点或者博物馆,拍摄一些有特殊含义的饰品(如发簪,绣花鞋,凤阳头,手链,围腰等),活动地点大致在天龙屯堡古镇。
⑶事先找一些图片资料,百度上所调查到的一些特殊时期如婚或丧时的着装,以及一些特殊经典图案的含义,到了以后询问当地老人这些和当地的习俗是否相符合,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听他们讲这些特殊经典图案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来。
⑷如果有条件的话就拍摄一下在一些特殊场合当地人着装的样子。注意,最好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级。
2. 对于传统服饰的态度
⑴街头问卷调查形式,看看当地居民对于传统服饰的态度情况(具体问卷形式及问题待商榷)
⑵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他人对于屯堡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传统服饰日常化的态度。(具体问卷形式及涉及问题有待商榷)(因为技术和时间问题这个可以后期制作)
⑶通过当地博物馆或者特色图书馆(寻找中),了解从明代到现在民族服饰的变化状况,尤其是旅游经济冲击下服饰的变化,通过列表比较,探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⑷在旅游经济的冲击下,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对于当地服饰的影响。当地民族众多,在旅游经济的冲击下必然会出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现象。
二. 商家的态度
1.服饰商业发展的状况
⑴询问多个传统服饰制作点,最好是大工厂和小作坊比较来看,看看制作一件传统服饰的制作成本,制作材料,制作方式,手工还是机器?同时询问传统服饰主要的销售人群,销售地点……记录下来(具体地点还在寻找当中)
⑵服饰商业化的发展对于当地人生活的影响,老一辈的人和年轻人的看法,是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亵渎。是否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
⑶询问当地商家,看看在经营期间有没有停滞期或者火爆期,具体什么时间段,并且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旅游经济对服饰制造业的影响,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三. 政府的态度
1.在旅游经济冲击下,政府对传统服饰的保护政策和想法
2.询问当地政府是否采取过保护这一文化的措施,实施情况如何?有哪些借鉴的地方和经验教训。
四.来当地旅游的游客的态度
去旅游人群密集的地方询问他们对屯堡服饰了解的情况?
是否愿意购买有关服饰的一些纪念品?
具体纪念品又有哪些?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愿意去购买一套屯堡的服饰带回去?
作者: 黄灏 时间: 2016-3-8 18:26
本帖最后由 黄灏 于 2016-3-8 19:03 编辑
小组考察报告:服饰文化组
旅游经济对地域服饰文化的影响
——以安顺云峰屯堡文化的发展为例
撰写人:李怡萍 张家瑞 陈银香
摘要: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独具古朴之神韵,作为屯堡文化符号之一,它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既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汉族服饰,又区别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服饰,依然保留着传统汉族服饰的遗迹,特别是屯堡妇女的服饰,古朴素洁,健俏流畅别具一番风韵。本文以屯堡服饰的变迁历程为主线,以服饰,装饰及配饰为切入点,深入探析当地旅游经济的开发对屯堡服饰的影响,并试图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点滴建议。
关键词:屯堡服饰 地域风貌 时代烙印 屯堡妇女服饰 旅游经济 传承与保护
第一部分 安顺屯堡服饰概述
先从屯堡服饰的现状阐述入手,接着以屯堡服饰中的装饰与配饰为切入点。对装饰图案,服饰配饰及装饰特征进行详细的叙述。
屯堡服饰包括妇女服饰,男子服饰,地戏服饰和儿童服饰。
[attach]28249[/attach]
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展出的服饰
㈠女子服饰
外界所关注的屯堡服饰,实际上是指屯堡妇女服饰,也称“凤阳汉装”。它一直保留着其古老的形制,既不同于现代汉服,又明显区别于周围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是屯堡文化的鲜明符号,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已婚的屯堡妇女要修面,并扯去额前部分头发,以玉簪,驻网挽髻于脑后,目黑色或白色帕子;未婚少女则一根独辫,扎红色头绳。她们身穿宽袖,大襟长衫,下穿裤,黑色长围腰及黑色棉质宽腰带系于腰间,腰带尾端垂下长长的丝质流苏,系时打方结垂于后。脚穿刺绣精美的翘头绣花鞋。如屯堡人所说:“头上一个要要,脑后一个泡泡,耳上两个吊吊,手上两个道道,袖上两个套套,腰上两个扫扫,脚下两个翘翘”,这正是对屯堡女子服饰的形象生动的描绘。
[attach]28250[/attach]
博物馆内用顺口溜概括服饰特点
[attach]28251[/attach][attach]28252[/attach]
已婚妇女服饰
[attach]28253[/attach][attach]28254[/attach]
未婚少女服饰
安顺气候温和,屯堡女子服饰并无冬装,夏装之别,只是在内增减衣物。与周围的一些少数民族不同,屯堡妇女并无节日瘫装,结婚时也只是改变发饰,而服饰样式与平时没有区别,只是结婚时要包黑色的头帕。
屯堡女子服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她们大袖长衫,也称“大袖子”。其形制为:低立领,大襟右衽,宽袖大,衣裾两端开毅,领子镶有窄细的花边和黑色布边,领口以黑布滚边,黑色盘口五粒。襟边和袖口镶有较宽的黑布边及花边,并嵌以及窄的白色细边,有的会在前襟折转处刺绣蝴蝶图案,袖口回折两次,缀线加以固定。
屯堡妇女长衫以蓝色居多,藏蓝,天蓝,淡蓝等各种深深浅浅的蓝色是屯堡女子的最爱,另外,还有粉色,浅绿色,浅黄色,藕荷色等各式淡淡清雅的颜色。一般来说,年轻的屯堡妇女会选择较为明亮的浅色,而年长的妇女则以较为深沉的色彩为主。
[attach]28255[/attach][attach]28256[/attach]
在家庭中看到的照片留影
大袖还有未镶嵌任何边式,穿着时丝头系腰也被简化为黑布叠成的宽带,宽带外另系围腰,多以藏蓝色棉布制成,这种装束多为老年妇女穿用。为了方便劳动,这种无装饰的长袍还有窄袖式的,称谓“小袖子”。小袖子还有一种是衣长短至臀围线以下的形式,穿着时也配以围腰,但未见系宽腰带。
屯堡妇女袍下平时所穿裤子,以前是自己做的大裆裤,裤口装饰花边,还需要在裤口缠绑腿。绑腿布大多为蓝色,有时还绣些简单的图案。现在,多数屯堡妇女都穿西裤配袜子,翘头绣花鞋,皮鞋或者成品布鞋等,更加方便利落。
屯堡未婚少女和已婚女子的的装扮区分主要在于发式,未婚屯堡少女梳一根独辫,以红绳扎系;已婚女子要修面并扯去额前部分头发,以玉簪,发网髻于脑后,头包宽约一寸左右的黑色或白色帕子。其中,黑色象征吉祥,多为老年妇女围,或是屯堡妇女结婚时围。而白色帕子象征思念与祈福,以前女子婚后头围白帕子,意为“提前戴孝”。为在外征战的丈夫祈福并示专一,或是家中有长辈离世才围白帕。而现在不存在这种讲究了,一般年轻妇女多包白帕,用屯堡人的话说,“白色显得俏一些”。
[attach]28257[/attach]
博物馆内的服饰介绍
㈡男子服饰
因为男子与外界的联系密切,服饰变迁的速度明显更快,所以屯堡男子服饰与现代汉族服饰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屯堡男子的传统服饰是右衽长衫或对襟短衫,对襟短衫的前襟共有三个兜,俗称|三个荷包|,多用蓝色或白色棉布缝制,下配长裤,头包青帕,腰系布袋,裤子十分宽大,据说若把两只裤脚和裤腰扎上,可装百余斤粮食,既凉快又使用。年长者一般头戴毡窝帽或包青布头帕,身穿长衫,脚穿布鞋,现在只有一些上了年级的人还穿着对襟短衫,而长衫在屯堡村寨已经基本消失,平时无人穿着。
[attach]28259[/attach]
平时难遇见的男子服饰
[attach]28258[/attach]
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展出的男子服饰
屯堡男子夏穿草鞋或布鞋,冬天穿布帮皮底钉子鞋,俗称“战要靴”,既保暖又防滑。这种战靴使屯堡男人显得威武雄壮,精神抖擞,正如一首山歌所唱:“战要皮靴穿脚上,行走如风稳当当,走南闯北脚有劲,妖魔鬼怪也避让。”
㈢地戏服饰
地戏服饰可以说是屯堡服饰中最为繁复,色彩最为鲜艳的部分了,一般来说,地戏服饰是由表演者的妻子亲手缝制的,一改女子服饰的素雅,地戏服饰装饰极多,各式花边,刺绣,穗子,珠花,珠链等等堆积在一起,这正是她们展示灵巧双手,追求美的自由空间。地戏服饰的形制主要是:右衽长衫或对襟短衫,多为白色或蓝色以区分正反,腰系战裙,围丝绸或布做成的腰带,腰间还有许多吊饰,如扇套,荷包等,脚穿白色或蓝色布鞋。表演时,头戴黑纱,将面具戴于额前,面具耳翅上插对雉尾装饰,前胸戴有护心镜,身后背背板,内插战旗四支或五支,以上为男将装扮,如果是女将,一般会加上一条云肩,上面镶满绦子花边,边缘有流苏。
[attach]28260[/attach][attach]28261[/attach]
地戏表演前的服装准备十分繁琐
[attach]28262[/attach]
地戏中不同人的服饰
㈣儿童服饰
传统屯堡儿童服饰的形制,在位于本寨附近的云峰屯堡文化博物馆所展示的《迁徙》泥塑群中,可以大致领略一番:对襟或大谍短褂,下配裤,布鞋等。期中幼儿用的口水兜,童帽,背扇等,都绣有精美的纹样,这些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期望与爱。
㈤其他
5.1服饰图案
屯堡服饰装饰图案大致可以分为:几何纹样,花草,动物等几类,主要用于女子服饰,儿童服饰,地戏服饰等。通常出现在女子服饰中的翘头绣花鞋,鞋垫,大袖衫的领,襟,绣以及首饰,发饰等。儿童背带,帽子,口水兜等,以及地戏服饰中的战裙,挂饰,背板,面具等处。从题材来看,屯堡服饰装饰纹样继承了传统汉族民间装饰纹样的典型特征,即借助装饰纹样追求吉利祥瑞预兆,又借助纹样的象征意义寄托情感,如象征吉祥长久的盘长结,预示多子多福的石榴,白花果等。
5.2服饰配饰
配饰是屯堡服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屯堡服饰所运用的配饰并不多,但却十分精炼到位。
发式:已婚屯堡妇女所梳的发髻成为“三绺头”,据说是源于明代安徽凤阳地区的一种古老发式。其梳法是:先将头发分为三绺,脑后一绺以玉簪固定挽成圆形发髻,外罩以马尾织成的黑色发网,左右两小绺遮住耳朵,再向后将发尾塞进已经梳好的发髻之内固定。最后,缠上黑色或白色的头帕,并以卡子固定。
玉簪:妇女用于挽发的玉簪共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呈一字的。中间略细,横插于发根处固定整个发髻;另一个成为“环簪”,一端是玉质方形,另一端以一根银链相连。此外,还有一根单独的银插针随意插在发髻边缘。
[attach]28263[/attach]
走访时记录的妇女玉簪和发网
发网:屯堡妇女挽发髻的必备饰物,多以黑色马尾编成。
首饰:主要有手镯,耳坠,戒指,以金,银,玉质地为多。屯堡妇女非常喜爱佩戴首饰,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阿婆,手上都会带两个以上的戒指。
[attach]28235[/attach][attach]28234[/attach]
走访时记录的妇女佩戴手饰
[attach]28237[/attach]
博物馆中展出的玉簪和手饰
腰带:也被成为“丝头系腰”,是屯堡女子服饰中最为昂贵的配饰,价格在1000元左右,也是屯堡女子服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一丈二至一丈四,宽约两寸。
[attach]28264[/attach]
昂贵的腰带
绣花鞋:根据气候的不同,绣花鞋在不同季节穿的不一样,但是大致样式是一样的。原来绣花鞋的翘头部分藏有刀片,用来保护屯堡女子,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没有了。
[attach]28236[/attach]
博物馆中”脚上两个翘翘”
作者: 黄灏 时间: 2016-3-8 18:51
本帖最后由 黄灏 于 2016-3-8 18:52 编辑
第二部分 安顺屯堡服饰现状
在五天的社会实践期间,发现云峰屯堡服饰现状令人堪忧。现代经济对屯堡文化的冲击早先于旅游经济,本组认为现代经济使得屯堡服饰逐渐消失,但是随着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屯堡文化研究日益升温没在人们的关注与提倡下,穿传统服饰的人还是渐渐多了起来。
在云峰八寨的走访中,发现穿传统服饰的大多为上了年纪的老婆婆,除了女子服饰,屯堡男子服饰,儿童服饰少之又少,偶尔见到穿着“三个荷包”的老年人,但战靴,长袍等早不知去向。问及原因时,得到的答案有三个,一个是穿戴太繁琐,一个是捂得闷得慌,还有一个是这样穿和外面的人不一样。
屯堡女子不再自己制作长衫,而以购买的方式取得。大裆裤已经被更为合体的西裤所取代,绑腿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穿传统的翘头绣花鞋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结实方便的皮鞋,布鞋,球鞋等。为了方便干活,传统的丝头系腰别放弃了,只用黑色宽布带在腰后系成蝴蝶结等。还有更为彻底的新鲜搭配方式,通身现代装束,只保留屯堡传统的发式。
女子的大袖衫,袖口宽约一尺有余,但随着社会节奏及社会氛围的变化,袖子渐渐变窄。
传统屯堡服装选择织的土布为面料,现在屯堡大袖衫选以化纤面料,价格低廉,结实耐磨,色彩更加鲜亮。但是细看如今的大袖长衫,这些“批量生产”的衣服中,不乏制造粗糙者,如粗细不均的镶边,嵌线,以及参差不齐的机器针脚。想比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件清代大袖衫,其精致细腻的工艺和宽博深厚的审美质感,都是这些批量生产的长衫所不能比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屯堡人的审美观念在悄然转变。关于审美观念导致服饰面貌出现新的变化,地戏服饰表现尤其明显。在云峰本寨中采访地戏表演者孙先生时,他也谈到以前的地戏服饰非常的简单,如今逐渐变得花哨起来。地戏服饰的制作也不在是表演者的妻子亲手缝制的,而是自己在外面找地方缝制,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是随着旅游的开发,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景区内会有地戏的表演,而表演者的服饰旅游公司也会帮忙准备,但是样式却更加花哨,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且,缝制者投入到其中的情感也被削弱了。
另外,审美观的变化也导致服饰色彩的变化,以前屯堡女子的服饰多以蓝色为主,但是随着色彩各异的服饰面料可供选择的范围加大,大袖衫逐渐出现其他的颜色,如粉色,浅黄,浅绿,藕荷色,橘色等。
审美观念的转变,也改变了屯堡人对传统服饰固有的认知。随着年轻人走出去读书,务工,传统服饰对于年轻的屯堡人来说,尤为显得格格不入,也就不再穿着传统服饰了。在云峰八寨的走访中,发现除了个别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其余人的穿戴和我们的穿戴没有任何差别。在竹林寨的一户人家中,阿姨拿出她和女儿穿着屯堡服饰的照片给我们看,还说从小就不穿,只是为了好玩,拍照留念才出去花钱租衣服拍照的。
本以为在当地的一些重要的节日中,屯堡传统服饰会作为节日盛装被穿着。在我们的社会实践期间,正好赶上当地6月19日的观音得道,但是一眼望去,穿着传统服饰的还是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和在村子里看到的没有任何差别。在去云鹫寺的路上碰到一个老婆婆,她并没有身穿屯堡服饰,但是却梳着“三绺头”。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她为了照顾孙子跟着儿子们到了外地,一开始是穿着原来的衣服的,但是后来和当地的人格格不入,后来就换上了现代服饰,但是发式却不想去改了。当问及参加这么重要的节日为什么不着传统服饰时,她的回答是这样的:“十几年都这么穿下来了,凉快,方便,都习惯了。而且平时不梳这样的头发,只是今天为了拜菩萨才梳的。”
在天龙屯堡和云峰屯堡景区内,我们看到很多年轻女性着屯堡传统服饰,一打听才知道景区女性工作人员必须穿着传统服饰。一名导游姐姐说,作为屯堡人,她从来没有穿过屯堡服饰,闲杂未来工作需要,每天都必须穿着,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慢慢地就习惯了。
[attach]28265[/attach]
博物馆解说员穿着传统蓝色的女性屯堡服饰
在景区内,看到的游客并不是很多,没有出现像其他景区内人挤人的情况,从景区内导游那里得到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景点现在和黄果树瀑布是捆绑在一起的,游客们参观完黄果树瀑布会附赠这个景点的游览。问游客是否知道屯堡文化,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否定的。问及是否知道屯堡传统服饰时,很多人都摇头,一位张先生回答:“这里的服饰和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明朝服饰完全不一样,感觉又被影视剧坑了。”
在景区内,很少有店铺卖屯堡服饰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大多数的屯堡服饰是作为装饰品出现在店铺的墙壁上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市场。当地的人会在集市上去买,但是集市老板也说,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除了上了年级的老婆婆有时候会偶尔买一套,其他人根本不会来买,甚至很少有人问津。问游客是否愿意买一套这样的衣服收藏或者自己穿着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一方面是没有收藏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没有穿着的场合。而且大多数游客表示愿意穿“凤阳汉装”拍照留念。
[attach]28266[/attach]
商店挂出的屯堡服饰
[attach]28267[/attach]
各个景区可见的服饰小摊,基本都以卖小巧的绣花鞋为主
在云八寨的走访中,问到好多穿着传统服饰的老婆婆穿着屯堡服饰的讲究,含义什么的,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知道,老一辈就是这么告诉她们的。但是当问及在屯堡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时,可以侃侃而谈。原来是她们岗位的需要,每个人上岗前会接受培训,关于屯堡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会培训到。
作者: 黄灏 时间: 2016-3-8 18:53
本帖最后由 黄灏 于 2016-3-8 19:01 编辑
第三部分 对屯堡服饰的适应与创新的建议
现代化问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传统文化文化已经逐渐沦为非主流文化走向社会的边缘。现代化将快捷便利带到了屯堡,但是它也带走了一些东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屯堡文化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屯堡人一直生活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他们自成一体与外界交往甚少,其服饰穿着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这种封闭自我的做法肯定是不能推而广之的,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活”的服饰文化环境是其生存根本,只有营造一个传统服饰文化自如“生活”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才能够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因此我们组给出以下六点建议
㈠经济支持
扶持部分屯堡传统服饰制作艺人开设传统服饰加工商店,制定不同层次的服饰加工补贴经费项目。比如传承补贴,传统服饰保留补贴,特别贡献补贴等,尤其可以对在较大领域内推广屯堡服饰工艺和发展的艺人进行奖励。
㈡一代人对一代人的传承
文化的传承在于一代人对一代人的言传身教,“凤阳汉装”也是如此。老一辈对小辈的传承,不仅仅是体现在着装方面,还要让小辈从心底里真正认同。鉴于屯堡服饰现状,这就需要从当地的教育方面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一辈的认同感。
㈢影视剧的正确引导
服饰是影视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在中国影视甚至是在世界电影的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安顺屯堡服饰进行些专题报道,在电视上进行重复的播放,让当地广大群众,尤其是屯堡人对自己的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有更专业和广泛的认识。人们都在重要的场合和节日穿着传统服饰,带动起当地屯堡人民对穿着传统服饰的热情。而且在拍摄和该段历史有关的影视剧时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原貌,在服饰面前严格把关。
㈣明确保护和发展计划
政府部门对屯堡服饰文化,只是就整体形象在区域内进行宣传和要求,但屯堡服饰的保护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建议在营造整个安顺屯堡服饰文化环境的同时,挑选屯堡服饰文化中特别的资源,资料进行重点保护,制定明确的保护和发展计划,才能真正的将屯堡服饰文化置于保护的重点范围之内。
㈤通过文字和影视资料传播
贵州安顺市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挖掘和整理屯堡服饰现存的图样,纹饰,刺绣工艺,金属工艺等制作方法,通过文字和影视资料保留下来,为后续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安顺市屯堡人中只有少数老人懂得屯堡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尤其是一些非常特色的刺绣工艺和图案,金属装饰品的制作方法,但掌握这些内容的老人年龄较高,很有可能就此流失。进行系统详细的调查,整理和传授传播工作将对屯堡服饰保护有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尤为紧迫的事情。
㈥开展研究工作
以贵州省安顺市政府为中心,联络相关科研机构并向当地文化部门招标相关项目,鼓励文化部门在屯堡服饰保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内容可以不限定在学术研究方面,可扩展至项目策划,保护评估,推广研究,宣传等各个领域。
作者: 黄灏 时间: 2016-3-8 19:00
占一个楼,最后编辑补充。
作者: 严海东0803 时间: 2016-3-8 19:08
整理的文字和图片信息量很大呀,而其中还要对当事人以外的介绍,以及对资料的总结和思考。黄老板辛苦了!虽然艰辛,但最后的收获应该也是巨大的。加油。
欢迎光临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http://bbs.casdu.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