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标题: 我正在骑车 [打印本页]

作者: 邱月昌    时间: 2015-12-7 21:19
标题: 我正在骑车
   车协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能让一个段子手变成矫情狗。
   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很久了,却一直不知道怎么开口。
   算了,矫情就矫情吧,毕竟这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几天前看到了一句话,“在与世界交手的这十几年里,你是否仍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
    看到这句话后心情低落了很久,努力的想挤出一点泪水让自己看起来很有感触,当然只是看起来。
     我只想看清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懦弱,勇敢面对。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比较差,父亲在村委干活却并没有什么工资,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时常喝酒喝的酩酊大醉。母亲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一个月工资一千多一点。加上家里欠的外债,生活过得很是拮据。
     我很自卑,是的。自卑到身边只有一个朋友能跟我说说话,大部分的时间全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好在脑洞还比较大不至于那么无聊~
      体质很弱的我加上比较老实所以就成为了调皮的人欺负的对象,我没有还手也没有还嘴。我知道这只会招来更多的报复与咒骂。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爷爷跟他的大金鹿(一种很老的自行车),拿起一个马扎坐下来听爷爷讲当年的故事,骑车去青岛市里贩虾酱啊,跟我二大爷骑车追小偷啊等等。那时候感觉爷爷好厉害,以后一定要成为跟爷爷一样厉害的人,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能干成好多好多事情。
      终于在小学四年级的一个放学的午后,我战战巍巍的登上了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阳光穿过云朵画在一个满是灰尘的少年的脸上,他让风肆意的从他身边穿过,烦恼跟忧虑此时根本无法触及到他,他是开心的。
      从此我爱上了骑车。
      刮风也骑,下雨也骑,去山上,去田里。人也开始变得开朗起来,朋友也随之多了起来。
      可是这几年,我似乎忘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好久没有触碰自行车,家里的四辆老车也被我毫无感觉的送去了废品回收站。
      心中对自行车的热爱就这么慢慢熄灭了。。
      直到我进入了车协。
      它像一根火柴,风驰电掣一般划过我的心房,它燃烧了起来!让我重新认识自我,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最最真实的我。
       我又重新接受了光的沐浴啊!风的洗礼啊!朋友真挚的祝福跟喜爱啊!

————————————
       好了,不矫情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说这些,总之说完之后整个人像蒸了桑拿一般,倍爽儿~
       因为一个协会,爱上一座城。
       余年还请多指教。
       未完待续。。。
      
作者: 邱月昌    时间: 2015-12-7 21:21
书还是看的少了结尾好唐突
作者: 秦岭    时间: 2015-12-7 22:09
我的第一篇帖子,也不知道怎么结尾呐     第一次京赛
看着有着莫名的感动,因为一个协会爱上一项运动(他们肯定不信==)
作者: 刘玉龙    时间: 2015-12-7 23:09
其实,这种矫情的文体在论坛还是不多见的,邱月昌,记住你了,冬至见
作者: 朱古力    时间: 2015-12-7 23:16
走走走,去骑车
作者: 邱月昌    时间: 2015-12-8 09:05
秦岭 发表于 2015-12-7 22:09
我的第一篇帖子,也不知道怎么结尾呐     第一次京赛
看着有着莫名的感动,因为一个协会爱上一项运动(他 ...

我信我信,之前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多爱骑车
作者: 邱月昌    时间: 2015-12-8 09:08
刘玉龙 发表于 2015-12-7 23:09
其实,这种矫情的文体在论坛还是不多见的,邱月昌,记住你了,冬至见

冬至见到时候你会认识我的(^( )^)
作者: 邱月昌    时间: 2015-12-8 09:09
朱孟将 发表于 2015-12-7 23:16
走走走,去骑车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作者: 仝志慧    时间: 2015-12-8 11:08
谢谢你爬怪坡的时候帮我背外套!ありがとう~
加油!

作者: 梁卫杰    时间: 2015-12-10 11:26
美妙的文章,美妙的事!
作者: 王新慧    时间: 2015-12-10 16:52
如果你成功把我这个逗比看的热泪盈眶,那你就成功了。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突然想起那句,余生请你指教。算是我对车协的表白吧。成仙一直无大家同在。!
作者: 王新慧    时间: 2015-12-10 16:53
与。。。不该相信输入法。。。
作者: 陈明宇    时间: 2015-12-11 15:40
看来结尾是个大难题啊




欢迎光临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论坛 (http://bbs.casdu.cn./) Powered by Discuz! X3.2